內文簡介
本論主要陳述部派佛教時期二十部派紛爭雜現的宗義。世友菩薩不只申述各部派要義,並且摧邪立正,對各派提出正確的認知。
本論的價值有三:一、是了解部派佛學不可或缺的材料;二、是認識大乘佛學思想的歷史淵源,三、為建設現代佛教的思想體系,提供有益的啟示。
本論另一項的價值,涉及於菩薩利他思想的討論,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在於原始佛教時期就有表現。例如隨佛陀轉法輪的舍利弗,為佛教粉身碎骨的目犍連,教化邊民的富樓那等等,都破除了對小乘佛教只求自安自度的錯誤印象。
作者簡介
姚治華,一九六八年生,內蒙人。一九八五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一九九二年在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畢業分配到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已發表的佛學方面論文有〈補特伽羅與阿特曼的譯名問題〉、〈尼采對輪迴的領悟〉、〈佛教哲學中的「不可說」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