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借路行》:一場跨越生命的靈性旅程
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下,我們轉向滿觀法師的新作——《人間借路行》。這是一部融合小說筆法與佛學思惟的作品。全書分為八個篇章,二十四個小節,每一節以兩個關鍵詞為題,交織出一幅幅生活的剪影與心靈的風景。
開篇即點出主要場景與角色:諾奇動物醫院、天祥文具店,鋪排出小說的生活場域。這些地點與角色不僅是小說的裝飾,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生命經驗。熟悉作者背景的人會發現,書中許多描寫都與他在佛光山的修行生活密切相關。
如同他在後記所說:「小說的迷人、吸引人,就在它的虛虛實實、非真非假。」 這種「虛構的真實」,恰與佛教「借假修真」的觀念相通。人間如戲,夢幻泡影,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在其中悟道、修心。
《人間借路行》的標題來自唐代靈澈禪師的詩句:「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這句詩既是對修行境界的詠嘆,也點明了小說的精神內涵——我們都只是在人間暫時借道而行的行者。 小說裡出現的禪堂、齋堂、短期出家,甚至一碗白飯、一杯熱茶,都不是虛構的符號,而是真實修行生活的映照。
作者以文字構築了一個似夢似真的世界,讓讀者既能沉浸於故事,又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佛法的滲透。 在某一章節,主角經歷親人離世的痛苦,內心翻騰,卻在寺院禪修中體會「生死即涅槃」的深意;又如一場與動物的互動,引發了他對「眾生平等」的反思。小說用溫潤的筆法,帶領讀者看見佛法不只是高深哲理,而是生活中的一呼一吸、一念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