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編號 :8049
作者 : 莊祖邦‧秦就 等
出版社 : 佛光文化
出版日期 : 2019-12-06
ISBN : 9789574575329
頁數 :224
裝訂 :平裝
定價 :300.00
本書折扣:9折,優惠價為:270
本書為2019年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與人間禪詩得獎作品的合集,以「過站」為書名,取自人間禪詩首獎詩題。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看藍〉,以「看藍圖」做為核心意象,寫父親往生後的思念與了悟,含藏著平淡而深長的父子情。貳獎〈道得赋〉,藉青年僧給老法師家人的書信而呈現生活感悟,字字珠璣、禪機無限。叁獎〈海潮命題〉,以「海潮」為喻,帶出兩大人生命題:一是死亡;二是成、住、壞、空。其他五篇佳作〈有一座山〉、〈缺口〉、〈普庵咒〉、〈彼岸〉與〈點綠生苔〉,皆情意綿長、描寫細緻,為心靈之雋品。
人間禪詩首獎〈過站〉,以列車象喻人生,以下車、上車、過站譬況生命的終始與過程,勾勒生命中的迷茫、錯過、尋覓,乃至如露如電的本質與如往如來的感悟。貳獎〈掃地僧讀經〉,三字經、詩經、山海經、心經等交替而生,讓讀經的吟哦,彷彿一曲交響樂,不斷起伏,隱喻人物內心的糾結。叁獎〈我在素可泰〉,寫不辭跋涉,至遙遠國度的古王朝,在端坐不語兀自微笑的佛像前,漸漸領悟最後的禪意。其餘佳作五篇,〈小資女的生活禪〉、〈坐〉、〈父親的口琴〉、〈無塵—致作業員生活〉、〈口業的苦楚〉,寫緣分流轉,有悟有化,帶給讀者一股向上的力量。
目錄
總序—李瑞騰
「人間禪詩」序—何寄澎
「人間佛教散文」序—蕭麗華
人間禪詩輯
首獎—莊祖邦 過站
評審意見—路寒袖
獲獎感言
貳獎—李佳靜 掃地僧讀經
評審意見—蕭蕭
獲獎感言
叁獎—林世明 我在素可泰
評審意見—何寄澎
獲獎感言
佳作—邱逸華 小資女的生活禪
評審意見—路寒袖
獲獎感言
佳作—蔡凱文 坐
評審意見—何寄澎
獲獎感言
佳作—楊智傑 父親的口琴
評審意見—蕭蕭
獲獎感言
佳作—葉 琮 無塵—致作業員生活
評審意見—路寒袖
獲獎感言
佳作—丁威仁 口業的苦楚
評審意見—蕭蕭
獲獎感言
人間佛教散文輯
首獎—秦 就 看藍
評審意見—顏崑陽
獲獎感言
貳獎—蘇雅芳 道得賦
評審意見—鄭羽書
獲獎感言
叁獎—伍 季 海潮命題
評審意見—蕭麗華
獲獎感言
佳作—王育嘉 有一座山
評審意見—顏崑陽
獲獎感言
佳作—沉信宏 缺口
評審意見—鄭羽書
獲獎感言
佳作—吾 土 普庵咒
評審意見—蕭麗華
獲獎感言
佳作—左家瑜 彼岸
評審意見—蕭麗華
獲獎感言
佳作—徐麗娟 點綠生苔
評審意見—鄭羽書
獲獎感言
序/導讀
總序
李瑞騰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設立,乃緣於大師對文學的熱愛與期待。他曾表示,在他學佛修行與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文學帶給他智慧;他也日夜俯首為文,藉文學表達所悟之道。因為他深知文學來自作家的人生體會,存有對於理想社會不盡的探求,也必將影響讀者向上向善,走健康的人生大道。
幾次聆聽大師談他的閱讀與寫作,發現他非常重視反思歷史的小說寫作以及探索現實的報導文學,而這兩種深具傳統的文類今已日漸式微,主要是難度高且欠缺發表園地,我們因此建議大師以這兩種文類為主來辦文學獎;而為了擴大參與,乃加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間佛教散文。大師認同我們的想法,這就成了這個文學獎的內容。此外,大師來台以後,數十年間廣結文壇人士,始終以誠相待,他喜愛文學,尊敬作家,於是而有了貢獻獎。
這個獎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為名,意在跨越政治與區域的界限,從二○一一年創辦以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和分組的評審委員獲得充分的授權,運作相當順利。我們通常會在年初開會檢討去年辦理情況,針對本年度相關作業進行討論,除排定推動程序,會針對如何辦好文學獎,進行廣泛討論,特別是宣傳問題。
二○一七年,我們在慎思之後決定增設「人間禪詩」獎項。詩旨在抒情言志,禪則靜心思慮,以禪入詩,是詩人禪悟之所得,可以是禪理詩,也可以是修行悟道的書寫,正好和「人間佛教散文」相互輝映。三屆下來,質量皆有很好的成績,得到評審委員的讚歎。
二○一九年,評議委員決議將歷史小說分成長篇和短篇,等於是增設短篇歷史小說。此外,比照國藝會長篇小說寫作計畫專案而設「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新設二項計畫,都有不錯的表現。
要持續辦好一個大型文學獎並不容易,感謝歷屆評審委員的辛勞,在會議上,他們討論熱烈,有讚歎,有惋惜,只為選出好作品;相關事務得獎作品的出版和贈獎典禮的舉辦,則有勞信託基金同仁的費心處理。
序 —人間禪詩
何寄澎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轉眼邁入第九年了,「人間禪詩」是自第七屆起才新增的體類,三年來,我參與評審,細細品讀來自不同國度的詩篇,字斟句酌間,自有無限愉悅的享受,同時往往蒙受智慮與心境的雙重洗滌,對這樣的緣分與福分,內心充滿了感激。
此次入圍決審的作品計十七篇,最後得獎作品八篇。首獎〈過站〉,以列車象喻人生,以下車、上車、過站譬況生命的終始與過程—這些比喻雖不特殊,但在這種人人都能感受的比喻中,作者極具匠心的將地圖、車票、指示牌、閘門、車廂、嬰啼,賦予豐富的意義,藉以勾勒生命中的迷茫、錯過、尋覓,乃至如露如電的本質與如往如來的感悟,筆致看似平凡而實不凡。貳獎〈掃地僧讀經〉,作者經營的用心處處可見:首先,《三字經》、《詩經》、《山海經》、《心經》,不同經典的交替而生,讓讀經的吟哦,彷彿一曲交響樂,不斷起伏,亦正隱喻了人物內心的糾結;而一至四段的每段三行,搭配第五段的四行,且各段的末行復皆押韻,更增添了全詩裊裊不絕的韻律,讀來清脆鏗鏘。其次,枯枝、落葉與「斷捨離」的呼應;拭去微塵的窗戶與鳥鳴、朝陽的相映(皆暗示了「進境」);乃至遍尋《心經》不著的再墮迷惘與忽見流螢閃熠所生的頓悟,共同織就了掃地僧由迷而明而惘而悟的圓滿;加上煉字煉句雅潔清麗,使全詩在理情中兼有文采之美。叁獎〈我在素可泰〉,起筆即有召喚的況味,作者不辭跋涉,至遙遠國度的古王朝,尋覓、探索、叩問,在端坐不語兀自微笑的佛像前,漸漸領悟最後的禪意。由是,乃竟可以安然趺坐石階,傾聽四周最深沉的寂靜,在落葉與簌簌的風中,仰望星子,向另一個拂曉問好。通篇祥和靜美,漸漸領悟與全然了悟的承轉,如此平順自然,真有王維禪詩的趣味。其餘佳作五篇,〈小資女的生活禪〉,選擇時下都會中最常見的人物,以斬截而略帶詼諧與自嘲的語調刻劃自我日常的不得不然,而這樣的自我卻能明白「妳都是自己的如來」、「活得像一隻缽/笑納嗔苦,讓緣分流轉」,全篇文字與境界大開大闔,反差強烈,讓人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坐〉,藉樹之姿描繪人之「坐」姿,透過「衡量時間」、「抓牢生命」、「留住意識」、「持平心神」、「傾聽呼吸」、「等一顆種子扎根」的遞進,描繪「坐定」過程中的執、盼、想、願;而終臻悟、化,帶給讀者油然向上的意志與力量。〈父親的口琴〉,起筆是回憶,但充滿陰鬱的死亡氣息,其下無論是父親兜售口琴的卑微言語、或如無數琴孔在父親體內吹奏的腫瘤,都讓人感覺這陰鬱無止無盡地蔓延;四段以下無力無奈的傷慟漸漸溢出—擦拭父親生命的,光以外,是黑暗、是放射線;電吉他少年的訕笑,映襯兜售口琴的父親早被時代遠遠拋在後頭,而送葬的嗩吶是最後的搖滾區,作者的「笑」,比「哭」還教人揪心。全詩可取的是奇詭氛圍的營造,缺點則是諸多描寫的關聯性晦澀,唯瑕不掩瑜,無礙推為佳作。〈無塵—致作業員生活〉,題目已顯示了作者對卑微小人物的同情,首段連用十一個「無」字,讓現實人生、人性一切的感官思慮都歸於無,讀之令人「無措」。因之下班步出無塵室的「我」,是多麼歡喜沾染紅塵;也因之,無塵室裡「同姿態、同動作、同肉身的同類,決定讓彼此的招呼止步於彼岸的機台」,畢竟人不能不生活在紅塵中,誠如評審路寒袖所云:「有了生活才有了禪。」然而,仍須指出的是,本詩次段中四行以下詩句的觀點與句構,終究有窒礙難解之弊。〈口業的苦楚〉,筆致熟美,意象清新,開端即暗示血氣方剛衝動之必要。行至中年,依然造舌根的業,開採多餘的語言與恨意;其下刻劃口業的迭出,既形象化又充滿音聲效果;末段承前段末行造口業者的自覺,寫下深刻的自省以及難以彌補的感傷;結句「你問佛地在哪?在流水的苦楚裡」,似乎暗示唯有通過自覺自悔的苦楚,始能昇華至清淨之界。全詩層次井然,詩中的情境可以是夫妻、朋友、親密的兩性……,故感染性強,唯末句仍略有勉強湊泊之迹,不免可惜。
回首過往三年,來稿件數的逐年增長、來稿地區的日益擴大,都顯示了我在「人間禪詩」初辦時「蟬破殼而羽化,芽出土而萌出」此一祈願的達成。如今,謹衷心企盼在「人間禪詩」、「水流不盡,花開無限」的生機裡,人人都能年年從充滿禪意的詩篇中明心見性,獲得生活的如意、生命的圓滿。
序 —人間佛教散文
蕭麗華
星雲大師說:「文字是生生不息的循環,是弘法的資料,人不在,文字還在。」文字能代替生命流傳給後人;特別是文學,大師的一筆字寫著「文學放光」。他一生創作不斷,著作等身。他是佛教界最重文學的高僧,讓所有從事文字工作的人都能心生歡喜、充滿信心。
佛教自漢晉東傳以來,始終不離文字,文獻上累積數以萬計的詩、詞、散文、小說、戲曲。不僅是歷史上文化藝術的名篇,也是情景交融、含蓄蘊藉、深富境界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其中契理契機的智慧,像一盞盞的明燈,照亮生命的幽暗,引領性靈的昇華。
佛光文學獎第九屆了,對第一次參與的我來說,等於是第一屆。這是令人驚艷的一屆,作品數量之豐富、內涵之深刻,在我為數不多的評審生涯中體驗深刻而難忘。以散文獎來說,從百餘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首獎、貳獎、三獎和五篇佳作,沒有一篇不深深震懾人心、迴宕心弦,令人感動、令人落淚、令人迴思再三。
首獎〈看藍〉,以「看藍圖」做為核心意象,連接幾個生活經驗的片段,由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記憶,關連到自己以往對父親的誤解,轉折出父親往生後的思念與了悟,含藏著平淡而深長的人間父子情。貳獎〈道得賦〉,是一篇可以觸動讀者情感的書信體散文。青年僧與老法師的生活禪,在老法師圓寂後,藉青年僧給老法師家人的書信而一一呈現,字裡行間字字珠璣、禪機無限。叁獎〈海潮命題〉,以「海潮」為喻,帶出兩大人生命題:一是死亡;二是成、住、壞、空,由這兩個基本佛理交織出潮汐般的生命意義,頗能帶給讀者低迴尋思的領悟。其他五篇佳作〈有一座山〉、〈缺口〉、〈普庵咒〉、〈彼岸〉與〈點綠生苔〉,有的在淡淡的敘述中,在事實與虛象交錯相生中,蘊含綿長的情意;有的利用文字的魔幻想像力進出虛實世界,敘述情緒流暢豐厚;有的運用高度象徵的文字,形成心靈雋品;有的文字的緊湊、多變、流利、靈動,令人嘆服;有的文字穠麗,描寫細緻,設計工巧,引人入勝。
總之,這一屆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明代的達觀禪師說:「文字如春花」;這也是禪意盎然的一屆,宋代惠洪禪師主張「文字禪」。我們享受文字豐收的同時,也享受到「人間佛教」這麼貼近人生、貼近生活、貼近生命真實面的禪機。生活就是禪呀!
內容連載
首獎 ─ 人間禪詩
過 站
沒有目標的時候,地圖和
指示牌都是一樁樁公案
而車票是來不及參究
你欲言又止的話頭
從這一站到下一站
我們應無所住
不過有點累,所以合上雙眼
閘門開關—便錯過了
你瞬間遁去的背影
該如何跟自己道別呢
動靜推擠於匆忙的色相中
念念尋找出口,一睜眼卻
走回這如往如來的車廂
車廂在速行裡入定,未曾捨離
耳根的隨身聽,如是
我聞,鄰座嬰兒啼聲如雁 倏地—
飛過老年的禪房
首獎─人間佛教散文
看藍
我不會忘記國中那次光合作用的工藝課。
先是在透明玻璃板上用毛筆畫出喜愛的圖案,然後在下方放入一張塗了黃色藥水的畫紙,這時便萬事具備,只欠陽光。
那天陽光燦爛,我們把作品拿到烈陽下,置放時的反光還不時刺瞇我們的雙眼。
時為中晝,我們甚至把吃便當的事擱在腦後。
「光合作用開始了!」期待的呼喊。
「黃色的紙變亮綠了。」驚喜的呼喊。
「變墨綠了,快收回來。」緊急的呼喊。
到現在都還清楚記得我是依著鉛筆盒上的圖案畫上去的,一隻可愛的貓,但那貓雖可愛,卻是沒有嘴巴的憂鬱貓,於是我還幫牠補上一個U。幾年後才知道那貓名叫KITTY。
在洗手台上小心翼翼沖掉變綠的溶劑,紙面只保留晴空下海洋與波浪的顏色,過程神奇難忘。
國三時,輔導主任勉勵我們要早日立定志向,規劃自己未來的藍圖,也許現在還模糊,但要愈來愈清晰才好。
回家後,我拿出那藍曬圖,看著看著,竟討厭起它來。
我知道藍圖,熟悉藍圖,所以厭惡藍圖。
●
小時父親經常一早就到田裡「看青」了,看青就是守護他辛苦種下的田苗的意思。
辛苦的工作沒人做,叔叔們早逃之夭夭,母親從小生長在都市,抱怨嫁錯郎,人要飽、畜要吃,人畜一天要生火煮五餐,而小孩整天哭著吵奶喝,這是什麼世界。
父親是長子,有必要繼承家業,祖父母過世後,他終究也決定離開無法賺錢的田園。
他的新工作仍離不開土地,而且種得更深,長得更高,且和藍圖有關。
那時每當他拿回一捲捲圖紙,就代表我又要經歷一個不平靜的夜晚。
他總先拿出電算機、粗黑鉛筆後才展開圖紙,在藍底白字對比清晰的紙面上,父親邊念數字邊按計算機,像怕工人不懂他的解說,所以會再將數字加註在密密麻麻的幾何線條上,有時還會拿出腰間的捲尺,像武林高手突然拔劍般比畫。
一群人便在客廳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如何施作,他們經常各執己見,不時爭得面紅耳赤。
這樣大費周章是因為藍圖的長度以公尺標示,而模板卻是以坪計算,兩者要不斷換算,他心心念念的是要用多大的模板施工,還要運多少不同規格的模板到現場才夠工地使用,以免現場改釘,費時費工費料。
其實父親的話不多,有點像那隻沒有嘴巴的KITTY,只有在這種場面,話才會多起來。
客廳裡都是粗人,講話全都單刀直入,場面劍拔弩張時,父親便為自己點上香菸,也為其他人點,彼此以短暫的沉默,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
「飯菜好了,先吃先吃,呷飯皇帝大。」母親總會適時出現在煙霧繚繞的客廳,以降低周遭溫度。
基本上,家中初二、十六一個月兩次做牙,父親總帶一班工人回來做如是討論,並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酒酣耳熱之際,又划酒拳喧鬧,搞得砲聲隆隆,烽煙四起。
為此,我常氣得摔上門以遠離戰火,客廳的聲量會頓時降低,但幾分鐘後又故態復萌。
吵鬧聲關不住,但狹仄密室因不通風而熱成烤爐,我根本無法靜心念書。
多少夜晚,我都只能無奈地望向窗外被晚風掀動的樹林剪影,與雲間時現的森冷月光,吐出一口口怨氣。
我讀書從不讓父母擔心,但父親卻總讓我悵憾。
房子依著藍圖長高,為了下一層樓板,星期六、日,我常要去工地幫忙拔鐵釘、搬模板上下車、擦黑油、為模板上油漆記號……。
做這些工作不但累,還讓我皮膚曬得不感光般的黑,簡直像個待解放的黑奴,而在那年代,皮膚黑註定要被同學恥笑。
我立定志向,要掙脫黑奴的命運。但我不敢向父親說什麼,只好對母親抱怨聯考在即,再這樣下去,我只能繼承家業,也去當模板包商。
抱怨後雖可換得幾次假日的安寧,但最後父親還是會找我再去,簡直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輪迴。
那時我常暗想,他一定是要我早點熟悉模板業務才會這樣,而我則告訴自己:要我繼承,想都別想!
輔導主任不知道,我是最怕聽到藍圖的一個人。
●
學校畢業不久就進入出版社當編輯,每天和文字為伍,和作者頻繁聯絡與校稿是重要工作。在一、二校時,作者往往還有稿子待補,便先利用時間檢查內容、體例。三校時,包括字體、字級大小、行距是否易於閱讀,圖片位置是否恰當等都要校改妥當,才能進一步曬藍圖,十多年前,數位樣還不普遍,看藍是最後步驟。
藍圖雖無法看出印刷顏色,只是對字、對位置,但這是最後挑錯的機會,所以看藍圖時總是兢兢業業。
記得第一次看藍圖的心情實在是複雜而震撼,也許我自詡看藍圖是在建立知識殿堂,但和父親看著藍圖蓋樓房,所差幾何?
父親用鋤頭用模板耕種,我只是改成在紙上筆耕,那一頁頁的紙是一畦畦的田畝,原來我也是一個農夫、一個工人,且我的耕地遠比父親狹小,甚至薪水也比他還微薄。
我們根本是同業。
編輯極耗眼力,為了趕出版進度,經常連假日也要到公司而不得休息,我後來看到視網膜剝離,造成飛蚊症,是在進行雷射手術後才穩住了病情。
我想起藍圖的日文稱為青燒,莫非要用到藍圖的,都是得在烈日下曝曬,在火焰中燃燒的工作。
我終究離開了編輯的工作。
幾年後,來到台南的海安路藝術街觀光,一面藍底白線的透視法繪牆猝不及防地進襲兩睫之間,只見一條條白色原線和變線奔向焦點、天點、地點、餘點,成功地把立體的三維空間表現在這面原本平凡無奇的牆面上,遂引來遊客蜂群看到花叢般在圖前停駐拍照。
名為「藍曬圖」的那面牆,使我的舊時記憶一口氣從深海浮上水面。
因緣的風景指引我走向過往的道路,那陣子每當回到老家,便騎著機車出去繞繞,只為想多看看昔日父親參與興建的樓房,彷彿那是他的田園,而我也在「看青」。同時又嗟嘆那些房子剛蓋好時何等新穎氣派,而今除非重新拉皮,否則多已顯得零亂老態。
我拿起相機,一一按下快門。
●
向一老者問路,他指著離車站不遠的一處河道,我們依言前往。
地景雖有變化,但從幾處教堂的尖頂方位,確認位置應該沒錯,把手上所拿的書翻到〈台夫特風景〉,正滿意自己就要進入畫中,河面上這時緩緩飄來一艘觀光船,停到我們面前,船裡更是人手一張維梅爾的這幅畫,對照著眼前風景。
「看來不只我們在尋找失落的時光。」我們相視大笑。
患有嚴重氣喘的普魯斯特晚年足不出戶,但他非常喜歡維梅爾,最後一次出門即是由朋友帶他去看維梅爾的作品,他並將此次看展心得寫進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
維梅爾的畫為什麼那麼吸引普魯斯特?因為可以重尋時間。維梅爾的畫中世界不只一個世界,而是多重的世界,眾多的吉光片羽同時呈現在他的畫作中,而每個生命片斷,在他的彩筆畫下後便成了永恆的時刻。《追憶似水年華》的英譯”In search of lost time”,日文譯作『失われた時を求めて』,似乎都更忠實地譯出了普魯斯特的企圖:用文字找回失去的時光。
台夫特是蜜月旅行的一站。
出國前,妻說:「可惜你爸不能來參加我們的婚禮,他真是個皮膚白皙,溫和慈祥的長者。」
白皙?慈祥?妳確定見過的是我爸?
他沒當模板包商後確實變白了,但也不至於被形容為白皙吧,至於他的威嚴外表,千年不變。
父親話少,不和小孩聊家裡小事,妻的一席話,倒讓我想一探當年父親的想法,而這當然得透過母親。
我問為何爸常要我去工地幫他做……苦工?害得我聯考也沒考好。
母親回說你爸常說該讓你們也吃吃苦,人生哪有每天都順利的,吃苦當作吃補才能不畏艱難。那時經濟在急速發展,到處在缺工,做牙時順便款待工人,他們才不會被別的工地搶走,這樣進度才不會延誤,建設公司也才不會扣我們的錢。何況他生性節儉你又不是不知道,簡單的工作找工人來做實在不符成本效益。
我一直以為父親心裡的藍圖就是要我接手他的那堆模板山。
母親斬釘截鐵說怎麼可能?他從沒要你接他的工作,他苦頭吃多了,希望你多讀書,不要和他一樣成為做苦工的青瞑牛。
是真的嗎?父親是要我體會錢得從汗水中賺,困境總是像酒駕的轎車,隨時可能從四面八方急衝而來的道理嗎?他不讓我那麼順利準備功課,是在示現逆境不會等我準備好了,才出現眼前?
母親的回答,一時之間像個塑膠袋,套得我無法正常呼吸。
不但這樣,母親還指出另一個我,說那時候我只要一點點不如意就會摔門,也不知為什麼原本善體人意的小孩,進到國中後就變得桀驁不馴,難以相處,什麼都不能說,總擺著一張臭臭的撲克臉。摔門聲是她最心驚膽顫,不能忍受的夢魘。
母親的一字一句像是夏日午後撼搖城鎮的驚雷、閃電,連我自己都被嚇到。
原來立場易位,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景。
是我自己從細狹的鑰匙插孔中看父親而誤會了他?我才是父子關係扞格惡劣的元兇?是我們不相溝通,才種下堵塞父子之間交流管道的惡因?
啊!往事洶湧如濤,我想起有一天酷熱,他吩咐我的工作,還做不到一半,汗水便像關不住的水龍頭,從全身冒出來,父親把我叫到工寮,要我休息喝茶,那是用大茶壺泡的粗茶,倒到杯裡時,還會有茶梗在茶水裡載浮載沉,父親用兩指捏了一撮鹽巴,加在我碗裡,說:「這樣才不會失力。」
嚴父確實有他慈藹的一面,也一定還有更多我不知道的面向,只因我年少懵懂無知,而辜負了那些我們共處的寶貴時光,才會無法走進他的心靈宇宙。
如今所有的答案,都因物換星移而註定要被時光綠苔掩沒得無跡可尋了。
●
我們沿著運河交錯的台夫特街上往教堂的方向走時,看到路上每隔一段就會鋪一塊青花磚,於是決定進到一間販賣台夫特藍(Delft Blue)的陶器店家。
十七世紀,大明的青花瓷透過荷印公司大量進入歐洲,這些薄如蛋殼,上繪青色圖案的瓷器,令歐洲人大為驚豔,擺放青花瓷成了歐洲上流人士的時尚,這或許也是對流行極為敏感的維梅爾,會在他的〈敞開窗邊讀信的少婦〉中,擺了一個裝了水果的青花瓷盤的原因吧。
台夫特藍陶似乎比莊重的青花瓷更有活力,我甚至看到一隻讓我想起國中那幅KITTY貓藍曬圖的米飛兔也畫在藍陶上。
當年台夫特的陶匠也想生產青花瓷,但彼時荷蘭缺乏技術和高嶺土,於是用低溫錫釉陶取代高溫瓷,經過鈷料的裝飾,白地藍彩陶雖不像青花瓷有著輕薄又半透明的外觀,卻也有幾分神似,台夫特的藍彩陶因此聲名大噪,自此凡在荷蘭生產的陶器,不管產地在哪,都稱為台夫特藍陶。
接著一塊陶磚進入眼簾。
荷蘭黃金時代的台夫特陶工發揮創新精神,在白底的壁磚上畫上深青淺藍的圖案,重現了東方風格,吸引台夫特資產階級興建新宅時大量採用,青花壁磚因而風行一時。
我在那塊中央有藍彩紋飾、四角繪有邊角紋的陶磚旁駐足良久。
終於還是出手了。
為什麼要買這樣一塊笨重平凡卻昂貴的陶磚?妻一臉不解。
我很難說明理由,只覺得那塊由泥土淬鍊成的陶磚、藍圖般色澤的陶磚、用作建材的陶磚,竟和父親的生命有著巧妙的相似與連結,接觸到它便彷彿嗅到父親的氣息,觸摸到他生命的軌跡。
從台夫特坐上電車,不到一個小時即可抵達阿姆斯特丹,夏日晚上七點,天空仍燦朗光亮,灼灼晴空不見半片紅霞,倒是繁忙的史基普機場所起降的飛機,為藍天畫上一道道縱橫交錯的白線,看著看著竟幻化成父親琢磨至深夜的施工藍圖,我不禁摩娑著陶磚,仰頭低問:「爸!你在另外的世界過得好嗎?」
莊祖邦
諾雅初級學院教師
學歷 ─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學士
經歷 ─
二○一四年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
二○一五年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畢業
二○一八年執教於諾雅初級學院
秦就(本名 徐金財)
樹人醫專應用日語科講師
學歷 ─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
經歷 ─
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改編為電視劇〈鴿〉,公視)、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馬祖文學獎、第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大武山文學獎等。
著有《禪味京都》等介紹日本佛寺的禪味系列四本,及小說、劇本、譯作數本。
07-6561921 轉6664 ~ 6666
07-6563605
Email : fgce@ecp.fgs.org.tw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153號
© 2024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統編:96958655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25572199